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2023年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8日)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科普基金会向理事会报告工作,请各位理事审议,并请出席会议的监事们指正。
2023年,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民航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民政部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各位理事、监事和理事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科普基金会按照理事会制定的工作计划,以推动新时代民航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公益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动民航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与推广
(一)组织搭建民航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合作平台。为贯彻民航科教创新大会精神以及民航局《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在成功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成果展的基础上,经民航局批准,科普基金会主办了以“创新领航、智连世界”为主题的第二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民航系统各单位以及民航各科研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及航空制造技术设备、服务保障、智能应用等近100家企事业单位参展。通过展览展示和亲身体验,立足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运行、智慧监管四大场景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我国民航科教创新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让参观者体验全新的科技成果,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科技的魅力。同时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民航局宋志勇局长、崔晓峰副局长和民航局原局长冯正霖、原副局长董志毅、原副局长杨国庆以及民航局机关有关司局、民航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观了本届展览。宋志勇局长在民航年中报告中对成果展给予了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环球网等80余家媒体作了丰富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了2000多条宣传报道。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已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民航高质量发展及智慧民航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二)组织推动民航安全生产运行与新技术推广应用交流研讨。在民航局机场司指导下,科普基金会在南京主办了“2023民航特种车辆安全运行研讨会”,来自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机场单位、民航特种车辆生产企业、保障单位、相关科研院所等200余位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发扬工匠精神,坚守安全底线”为主题,聚焦民航特种车辆新技术应用与安全运行、法规安全风险分析防范、新能源设备及配套设施的示范运用等议题。本次会议推动了民航高新技术进步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了基金会在民航业内的认知度、影响力和权威性,同时为科普基金会今后组织此类会议探索了新的合作模式。
此外,科普基金会还与厦门元翔集团、英国励展集团开展合作,将在智慧民航及民航创新发展进行合作,计划组织召开“通航机场经营与产业生态建设发展论坛”和华南国际机场展览会。
二、推进民航科普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一)民航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趋于平稳和基金会号召力、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民航科普工作的氛围持续高涨,各相关单位积极踊跃申报认定基金会科普基地。依据《基金会基地管理办法》,基金会组织行业专家和学者开展了科普基地的认定工作。经过申报受理、会议评审、现场评审、最终审定、社会公示等环节,审核认定民航博物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40家单位为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目前科普基地数量已达到54家,范围覆盖了全国18个省区36个城市。科普基地运行主体涵盖航空公司、运输和通用机场、地方政府、民航高校、科研院所、航空器生产制造、模拟机生产制造以及无人机制造企业等各类单位,科普基地运行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023年54家科普基地共有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2154人,其中管理人员85人,专职科普工作人员616人,兼职人员1453人。全年各基地共投入各类经费约人民币3.3亿元,招募志愿者约4.8万人,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总场次5544次,其中公益科普活动总场次1463次,公益活动场次占比26.3%。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达5333.73万人次(含线上),公益科普活动受众占科普活动受众总数的94.4%。主要受众是老少边远、革命老区、民航定点帮扶地区、民航对口援助地区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军属子女、高校学生、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
(二)加快推进民航局《全国民航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出台。在民航局人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科普基金会组织专家学习中央和国家科普政策法规,广泛征集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起草了《全国民航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2024年民航局正式发布施行。
(三)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强化品牌形象。2023年,基金会赓续传统品牌公益科普活动,创新组织形式,于2023年7月22日--8月4日期间,安排专项资金联合6家科普基地分别在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西安市、浙江省衢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和广东省珠海市共同举办了第十一期“放飞梦想·爱心启航”民航科普公益夏令营活动。活动聚焦于爱国主义教育、民航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民航安全常识普及和民航职业体验等方面,6家科普基地分别制定了极具民航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方案,活动惠及民航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5个地区,6个城市,公益营员们在7天的夏令营活动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和团队意识培养训练,开展了民航职业体验,并结合基地特色和地方文化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为小营员们提供了走进民航、了解民航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梦”“航空梦”。活动传播了民航公益理念,强化了品牌形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吸引带动了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到民航科普公益事业。
(四)统筹推进基地工作,促进合作交流。12月21日在基金会在成都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会议,民航局人教司、基金会领导和全国54家科普基地的负责人、科普业务主管人员及相关科普单位代表共133人出席了本次基地工作会议。对《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进行了宣贯解析,并为2023年度荣获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举行了集中授牌仪式。54家科普基地和有关科普单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大会交流和分组交流讨论,互相介绍了单位情况和实践经验。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明确了开展民航科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三、加强科普发展研究,完善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的指示批示及党和国家印发的政策办法,为民航科普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普基金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科普工作总体要求,从民航科普如何更好发挥推动民航创新发展引擎作用的高度,组织专家编订了《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着力解决未来三年基金会如何开展民航科普工作、开展怎样的民航科普工作等关键问题,注重激发行业内外活力,协调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民航科普工作又快又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凝练了基金会“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将发挥指导后续开展工作的重要作用。
四、不断加强科普宣传,深化媒体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航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广大公众对民航领域高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科普基金会出资在《中国民航报》设立了“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科普零距离”专栏。专栏选择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民航科普话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了解到民航领域的基本知识和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民航报微信公众号及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对专栏同步转载,“科普零距离”专栏将成为广大读者了解民航领域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科普基金会普及科学知识、推广高新技术在民航领域应用的重要平台。
通过这些合作,不仅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还共同推广了民航安全知识和文化,提高了公众对民航安全的认知。在以后合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渠道,为民航安全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对外合作取得新突破
(一)携手波音举办中国民航发展特别展览。11月8日,基金会与波音公司联合在民航博物馆举办了“携手五十载 协作创未来”波音参与中国民航发展特别展览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展示波音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历程以及对中国民航发展的贡献。展览活动激发了博物馆参观者、学生和教师的飞行热情,进一步促进了航空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二)与空客公司合作开展飞机保护与科普活化利用项目。为推动航空安全知识的普及,激发青少年对航空领域的兴趣与热情,科普基金会与空客公司就民航博物馆内空客A310飞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达成一致意见。计划将这架飞机打造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展示航空业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以此激发青少年对航空领域的热情。计划2024年正式对外开放。
六、加强对内交流,推动科普创新
基金会领导率队先后走访了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报社、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理事单位及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民航局国际合作中心和航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民航单位,就加强合作及利用基金会公益平台促进民航公益事业和科普工作发展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未来将共同推进民航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七、落实民航局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
一是为贯彻落实民航局党组定点帮扶工作会议要求,基金会制定了对新疆策勒和于田两县帮扶工作计划,由理事长率队组织有条件的科普基地开展了对新疆策勒和于田两县的科普帮扶工作。向两县学校,捐赠了价值近90万元的民航科普书籍、素材包、飞行模拟设备以及科普培训课程。还对两县的科普工作需求进行了深度调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二是落实民航局对口支援工作任务。11月基金会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调研走访了对口支援项目,与南康区人民政府、民航挂职干部及当地航空产业相关单位深入交流探讨了建设民航科普教育基地,举办全国青少年无人机科普大赛、安排南康区优秀学子参加2024年民航科普夏令营及设立民航科普基金会南康专项助学金等对口支援项目。
八、进一步加强科普基金会基础建设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目前已经对53部规章制度完成了梳理,根据民航局、民政部要求及科普基金会发展需要新制定了12项制度,(一会儿李书记向各位理事 、监事汇报规定汇编好修订草案,请大家审议)科普基金会的规章制度如通过审议后数量将达到65项。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科普基金会各项工作,对规范和指导基金会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基金会队伍建设。根据基金会工作需要,2023年,科普基金会公开招聘2名专业人员充实到基金会,为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增加了新生力量。科普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科普基金会不断加强自身团队建设,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此次招聘的两名专业人员,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科普基金会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及时请示汇报工作。在出现新的环境挑战和复杂多变的问题时,基金会始终坚持与民航局、民政部等部门保持及时沟通,主动接受监督指导,以确保工作的规范性、流畅性和高效性。不仅提升了我们在应对问题时的智慧与得当性,也使我们更加适应了新环境的变化。除了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也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公开、透明地开展工作。定期发布工作报告,向社会公众汇报基金会的运作情况,接受公众的评价与监督。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赢得了公众对基金会的信任和支持。
(四)顺利完成年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科普基金会通过了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认真落实民航局、民政部的审计要求,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监事会的监督,按时组织完成了基金会年检。办理完成了基金会法人变更和理事监事备案手续。
九、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基金会党支部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以此来提升党组织的整体能力和凝聚力,构建出更健全完善的党组织体系,使党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党的工作开展和党组织的不断壮大。
(二)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基金会党支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继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抓好调查研究,破解工作中的难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行动,紧紧结合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社会组织职能,加强民航科普能力建设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服务民航发展。
(三)开展联学共建。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科普基金会与浙江省德清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党组织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双方共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针对制约民航科普基地发展的各种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取得了理想效果。
(四)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根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要求,基金会加强对《中国航班》杂志的管理,严格稿件审核力度,做到政论与中央保持一致。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基金会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民航局党组工作部署和机关党委要求及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民航科普基金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国家和民航发展大局,以促进民航科普事业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强统筹与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努力做好2024年的各项工作。
一、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一)发挥民航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聚焦民航领域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重点成果,开展针对性科普。加强在民航安全、智慧机场建设、跑道外来物探测、空地手机通信、5G技术应用、通用航空、民航产业链自主可控等领域的科普服务和合作创新。支持民航领域高新技术应用公益性项目,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领域技术合作和产品推介应用。合作组织召开“通航机场经营与产业生态建设发展论坛”和华南国际机场展览会等高新技术推广活动。
(二)发挥民航科技创新对科普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民航企事业单位、航空制造企业、基地等向公众开放科普的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科普,组织开展民航高新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讲师团巡回宣讲。健全管理机制,吸引民航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入科普活动。建立科技创新向科普转化的激励机制,探索开展民航科普优秀个人、先进单位和科技成果评奖工作。
二、着力推进安全课题项目实施服务民航大局
加强与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科研院所联系,坚持创新发
展,强化协同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合作,紧紧围绕民航安全管理、民航科研教育、智慧民航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热点、难点,携手开辟新赛道,共同推动公益项目的开展,助力民航科普事业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民航安全发展大局。同时,扩大资源渠道,挖掘潜在合作机会,促进基金会展会、论坛等公益项目稳健有序开展,力争做到“吸引力更强”“科技感更足”“互动性更好”“专业性更高”。蹄疾步稳推动基金会公益项目开展。
三、建设高质量民航科普教育工作体系
(一)推动民航科普基地建设。2024年,民航局将发布《全国民航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基金会全力做好技术支持机构的相关工作。组建民航局科普专家委员会,围绕科普基地运营和发展开展研究,组织起草编制民航系统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组织开展《全国民航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宣贯培训,启动首批全国民航科普基地的认定评审工作,确认各科普基地运行责任人,备案管理各科普基地相关信息,引导科普基地更好发挥作用。
(二)推进基金会科普基地“质与量”两翼齐飞
2024年科普基金会将优化科普基地评价和准入标准,适
时启动度科普基地申报认定评审工作,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科普基地总数达到80家左右。同时,依据《中国民航科普基地管理办法》把好科普基地质量关,建立科普基地分级管理机制、基地等级升降机制,对2023年以前审批认定的科普基地开展督导巡视。推动科普基地合理布局,促进全国民航科普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创建5-10家示范性科普基地,引导行业科普资源向示范性基地集聚。激励基地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民航科普事业,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域、主题等特色的民航科普教育基地。
四、继续支持民航博物馆运行
民航博物馆是中国民航对外宣传文化的重要窗口,基金
会将继续支持并帮助民航博物馆发展捐资帮助博物馆运行维护外,还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共同搞好民航博物馆科普基地建设。
五、完善内部治理,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是基金会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健康发展不断壮大的基础。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基金会现行的规章制度已有65项,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并结合基金会工作,将继续对部分规章制度如《章程》《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二要加强基金会预算管理,确定与基金会收入匹配的费用支出比重,控制固定费用,加强变动费用管理。加强财务审计和资金管控,规范资金结算,防范资金流转风险。三要完善基金会三定方案,根据业务需求优化基金会组织架构和岗位分工,统筹考虑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和荣誉体系建设,支持基金会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科普领域职称申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组建新的专家委员会,加强对外脑外智的使用。四要继续提高基金会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组织参加民政部等举办的相关培训,熟悉和钻研相关业务。五要加强基金会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贯彻。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以及基金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杜绝因不懂法、不知法而发生运作风险。继续认真落实审计要求。接受党组织、监事会和业务主管部门监督。
六、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政治领导
一要认真扎实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原著、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以此推动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开展;二要基金会党组织认真履行“两个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民航局机关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按计划召开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三要加强纪检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继续抓好调查研究,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使基金会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2023年即将过去,在各位理事和理事单位的帮助下、在民航业内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金会工作得到了稳步提升。2024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民航局、民政部有关要求,按照基金会年度工作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基金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为实现交通强国,谱写民航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