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航动态
行业科技信息 | 民航遇上AR 现实与虚拟如此交融
浏览数量:999 日期:2024-06-13
 

在2023年12月举办的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智慧航空馆中一款AR眼镜的体验场景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参观者戴上AR眼镜,参与到远程协作的体验互动中,现实与虚拟场景交融在“眼前”,让现场不少人惊叹AR技术的有趣与神奇。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R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体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民航,AR技术同样有了很多应用新场景。

机场也AR 沉浸式出行更便捷

AR技术与其他智能科技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场景共融。AR实景导航便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伴随AR技术的不断完善,不少机场致力于拓展基于AR技术的航站楼内导航功能,相继推出了机场AR地图服务。

工作人员模拟AR技术在机场工作场景中的应用

旅客来到偌大的机场,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陌生且复杂的环境,常感到不知所措。机场AR地图引入线上导航系统,对机场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为旅客提供最直观、最便捷的导航服务。目前国内最大限度发挥AR实景导航优势的机场是被誉为“海丝门户枢纽机场”的福州机场,同时其也是国内首个启用AR实景导航的大型机场。福州机场AR实景导航具有的智能位置感测以及大数据监测功能,可以辅助机场开展旅客行为分析,进一步提高机场运行效率。此外,广州白云机场也在“机场通”小程序的机场地图模块上线了AR实景导航功能。旅客在航站楼内步行时,只要开启手机摄像头,进入程序,便能看到航站楼内的实时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虚拟方向指示符号还可以帮助旅客规划前行路线,全程提供语音播报。

在AR技术应用于机场导航之前,机场场景下的传统导航大多基于GPS定位或蓝牙信标,存在定位误差大、硬件成本高、维护烦琐等问题。而长沙黄花机场上线的高精度AR导航,通过AR技术实现了机场大空间场景高精度导航。目前,AR导航服务已覆盖长沙黄花机场4个值机柜台、2个安检口和T2航站楼内22个登机口,下一步,长沙黄花机场计划将该服务推广至T1航站楼内12个登机口和4个行李转盘,总覆盖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

机场除了将AR技术融入地图实景导航,还在其他方面不断探索。2023年12月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中轴线”地标AR特效贴纸活动正式启动。前往大兴机场航站楼四层“北京中轴线”地标的旅客,只要通过手机打开抖音搜索“大兴国际机场AR特效”,点击“使用”图标,就能让大兴机场吉祥物带领你穿越北京中轴线地标建筑。该活动结合元旦、春节旅游高峰期,围绕“沿着北京中轴线看大兴”的概念,融合北京中轴路沿线天坛、故宫、鸟巢等地标,在虚拟现实画面中呈现城市文化事象。该活动不仅是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依托AR数字技术互动场景给旅客带来的全新文旅打卡体验,更是AR技术与机场、文旅多方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AR沉浸式与交互式的拍摄打卡方式,实现旅客对大兴国际机场地标建筑和北京中轴线文化事象的现场体验,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AR眼镜接地气 服务体验个性化

随着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信息接收与展示的强大功能再次被凸显和强调。AR技术虚实融合不仅可以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场景中,还可以将现实的人物场景信息映射到虚拟世界中。人们通过佩戴AR眼镜,可在不影响观察现实世界的情况下,同时看到文字、图像、视频、3D模型等虚拟信息,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

进入机场后,借助AR眼镜对旅客身份进行识别,凭借“一张脸”通过机场的重重关卡,佩戴AR眼镜的美丽空姐对你微微一笑,摆渡车在扫描你的面部信息之后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登机口……这些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现在被搬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AR眼镜被充分应用于大兴机场旅客信息智慧核验系统。该系统借助AR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旅客身份进行识别,并通过AR技术将旅客身份信息及其航班信息叠加显示在工作人员看到的真实环境中,以此实现旅客身份快速无纸化核验。当工作人员需要寻找迟迟未安检的旅客时,只要佩戴AR眼镜扫描身边人群,略大于指甲盖的显示屏上便会出现旅客的对比照片和信息。借助这一设备,地面工作人员能快速识别旅客及其所乘航班,并进一步通过监控设备识别、定位、通知旅客;客舱工作人员能更好地进行旅客复核。如果发生旅客因为取消航班要将已经装载好的行李卸下来,AR眼镜则可以通过调取旅客行李箱的图像,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行李。

工作人员佩戴AR眼镜识别旅客身份

对于这一“黑科技”,国外机场和航空公司已有不少应用。阿联酋航空乘务员在客舱服务时佩戴AR眼镜,便可在眼前看到旅客姓名、习惯等信息,从而为旅客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2017年,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为600名员工配置了AR眼镜,用以为旅客实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

“AR+”时代 应用场景再焕新

伴随“5G+AI”时代的到来,AR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期。与4G相比,5G具有高通信速率、超低延迟等特性,进一步推动了AR技术的应用和普及。AI(人工智能)的赋能,让AR技术对场景环境、物体、人物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感知与识别。而“5G+AI”的融合,使AR技术给人与信息交互带来更多可能,AR眼镜在此背景下不断拓展民航应用场景。

海关关员佩戴“AR+5G+AI”眼镜出现在客舱内进行登临检疫,这一幕出现在呼和浩特海关所属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海关关员的旅检现场。“AR+5G+AI”眼镜基于海关远程指导可视化查检技术,具有实时投屏、实时传输、远程指导等功能。通过即时传输,前端查检关员可实时布控指令及舱单动态,后台关员可第一时间看到实时画面,为现场提供决策信息。这一应用使现场监管作业更加顺畅高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其试用的“5G+ AR”警务眼镜内置高清摄像头、智能语音识别等配件,并运用AR人像采集技术通过5G高带宽联网,集成执法记录、语音广播、图像等数据,从而辅助工作人员迅速锁定嫌疑人。无论嫌疑人是混迹于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还是躲避在某些不显眼的角落,只要工作人员戴上“5G+AR”警务眼镜,嫌疑人便无所遁形。

在南航维修基地,机务人员正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连接AR眼镜,与远在广州、沈阳等地的技术专家进行互动沟通,实时分享维修现场的画面和声音,共同排除飞机故障。机务维修是一项高度复杂和精细的工作,传统的维修方式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人类的视觉感知也无法全面检查飞机上的每一个零件,大大增加了航空器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AR眼镜就像把技术专家的眼睛延伸到了工作现场,让前端维修人员与在电脑前的技术专家实现多维度技术交流,跨越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排故效率。

AR眼镜远程协作体验(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飞机航行前后都有例行绕机检查,关注点多达百个,工卡是这些信息收集的入口。在纸质工卡时代,维修人员每天都要携带厚重的资料和工具,耗时费力。南航技术团队持续进行智能化探索,研发了机务系统AR工卡,具备辅助拍照、自动测量等功能,并在绕机检查、飞机维修、航材入库等场景下生成全面、完整、客观的工作数据。AR工卡采集的数据会汇总到南航集团数据中台,供其他相关部门调用,实现数据资产效能运用的最大化。

秒懂AR

AR技术即增强现实,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它通过电脑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中,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中。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场景,还能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AR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当时一名美国电影制作人兼发明家利用多年的电影拍摄经验设计出了一款同时运用图像、声音、香味和震动的机器,可以让人们真实感受到在纽约布鲁克林街道上骑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场景。

由于其颠覆性和革命性,AR技术获得了大量关注。如今,AR这一沉浸式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企业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未来,AR技术将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中国民航报 记者赵瑜)

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
China Civil Avi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oundation
联系电话:010-84149041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200号
民航博物馆办公楼二层